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概况
学院概况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较为齐全的药学院系之一,也是全国最早同时拥有中药学、药学两个一级学科的院系。1974年建立系,2004年更名为药学院,2014年整体搬迁少荃湖校区。2017年,中药学学科获批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点;2019年,中药学学科获批安徽省Ⅱ类高峰学科。2018年,获批安徽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019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21年,荣获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22年,获安徽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中药资源中心获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所辖党支部现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省级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学院团委获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2019年10月,新增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0年,中药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药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制药工程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几代药学人四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下,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院现有教职工155人,其中高级职称97人;具有博士学历95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2个,安徽省115科技创新团队3个,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安徽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全国优秀教师3人,皖江学者1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0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级教坛新秀10人,安徽省高水平导师2人,安徽省卓越教学名师1人,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二等奖各1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及省级优秀辅导员5人,提名为全国及省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1人。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47人,硕士生导师(含兼职)224人。本、硕、博在校生3417人。

学院现设党政办、教学办、科研办、学科与学位办、实习与就业办、学工办、分团委等7个办公室和八系两中心:中药资源系、生药系、药化与制药工程系、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系、中药药理系、药物分析系、药剂系、食品与生物制药系、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中药资源中心。依托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建有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所、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研究所、药物化学研究所、药物制剂研究所。

学院现有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制药等6个一本专业,其中中药学、药学、制药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药物制剂为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制药为安徽省新兴专业。拥有中药药剂学、药用植物学、药剂学、药物分析、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等6个国家一流课程。2016年中药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中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认证(试点)。拥有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药学、药学等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

学院现有省级以上重点学科5个,其中,中药学学科为安徽省Ⅱ类高峰学科、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及安徽省重大学科;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临床中药学学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药理学、药剂学学科为安徽省重点学科。ESI排名全球前1%学科1个。目前建有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中药原料质量检测技术服务中心、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安徽繁育基地、国家中药资源中心安徽分中心、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中药复方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中药研究与开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药物制剂技术与应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现代药物制剂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安徽省中药研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现代中药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建成药学院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近五年省部级以上项目153项;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22项,其中《安徽中药资源调查与保护利用技术体系创建及产业化应用》《中药大品种疏风解毒胶囊二次开发的系统研究及应用》《口服固体制剂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应用》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皖药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体系构建及产业化应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获授权专利59项。

四十余年的办学历史,培养了分布在海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及全国药学教育、研究、生产、流通、管理、监督、服务等各领域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当前,在学校大力建设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的进程中,药学院将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主线,着力提升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创建国内有实力、省内高水平、行业有影响的药学院。(2023年5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