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铭恩,1976年12月出生,安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本草学与中药资源学。先后主持各类课题10余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作为副主编或编委,参与相关专著编写6部。获第三届“中医药社杯”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一、近5年来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1] 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子课题(2060302),故宫博物院道地药材图考(第一辑),2020-2022,40万,在研,主持
[2] 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子课题(2060302),《本草图经》草部考,2019-2021,30万,在研,主持
[3] 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子课题(2060302),赤箭保健功效开发,2018-2021,50万,在研,主持
[4] 中国中医科学院委托项目,50种中药材显微图谱的研究,10万已结题,主持
[5]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7YFC1701601),白芍、茯苓和黄精高品质道地药材质量评价研究(安徽省高品质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及精准扶贫示范研究(2017YFC1701600),795万,2017.12-2021.12,120万,在研,第4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3853),黄芪道地药材“金井玉栏”的科学内涵研究,201801-202112,50万元,在研,第2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70140319),基于“分泌结构-萜类成分-基因表达”的关联性探讨茅苍术“起霜”的科学内涵,201801-202012,在研,第3
[8]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1773853),黄芪道地药材“金井玉栏”的科学内涵研究,2018-2021,50万,在研,第2
[9] 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子课题(2060302),本草考古的探索性研究,2018-2021,50万,在研,第2
二、近3年来发表有代表性学术论文、专著或教材
[1] 程铭恩,杨莓,尹旻臻,彭华胜,史婷婷,杜方平,张小波*.大别山区金寨县茯苓适宜种植区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20,on line,DOI:10.19540/j,cnki.cjcmm.20201024.102
[2] 高武,汪道顺,詹志来,张卫,史天洋,沈津湛,程铭恩*.经典名方中车前子基原的本草考证.中国现代中药,2020,on line
[3] 程铭恩,詹志来,张卫,杨洪军,沈津湛,彭华胜.经典名方中黄柏的本草考证.中国中药杂志.2019,44(21):4768-4771
[4] Ming-En Cheng,Hua-Sheng Peng,De-Qun Wang,Lu-Qi Huang.Corydalis huangshanensis (Fumari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Anhui, China.Nordic Journal of Botany, 2018, DOI:10.1111/njb.01960
[5] 刘毅, 尹旻臻, 徐涛,段海燕,程铭恩*.安徽“粉性葛”与“柴性葛”中6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比较.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5):77-81
[6] 尹旻臻,解会群,程铭恩*,赵玉姣,史婷婷,张小波,彭华胜*.基于遥感影像的凤丹种植面积提取方法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19,44(19):4107-4110
[7] 尹旻臻, 彭华胜, 程铭恩*. 凤庆鸡血藤、昆明鸡血藤、鸡血藤考 [J].中华医史杂志,2017,47( 6 ): 342-347
[8] 程铭恩,彭华胜.建立“形态-结构-功能”联系观提升药用植物显微形态教学.药学教育.2019,35(4):52-55
[9] 程铭恩,彭华胜,彭代银,等.结合生态“识药”提升药用植物学野外见习教学效果.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3):91-92
[10] 程铭恩,彭华胜,彭代银,等.探索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提升中药学专业“识药”能力.中医教育.2017,36(2):67-70
[11] 程铭恩(副主编).药用植物学显微实验.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12] 程铭恩(副主编).神农本草经图考.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13] 程铭恩(副主编).神农本草经导读.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14] 程铭恩(编委). 中药资源生态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三、近年来获奖励情况
[1] 2018年,获第三届“中医药社杯”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一等奖
[2] 2019年,获“实地-实物-动态”三位一体的药用植物实践能力体系的创建与应用.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排名第6
四、联系方式(电话、邮箱等)
电子邮箱:chengme@ahtcm.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