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朱晓新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1-06-10   浏览次数:


姓名:朱晓新

所在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中药研究所
联系电话:010-64056154
E-mail:
zhuxx59@yahoo.com.cn
研究方向:
1.中药药理和作用机制研究
2.中药的体内过程和配伍机制研究
3.中药药理、中药药代动力学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主讲课程:中药药理学
个人简介(300字左右):
教育、工作经历:1982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于上海中医学院获硕士学位;1996年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获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99年-2002年10月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室、科研处工作,任基础医学研究室副主任,科研处处长;2002年11月至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所长。1998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现二级研究员。
专业:中西医结合中药药理学。近年来主要从事中药药理(心血管药理)学和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药新药的研发。
专业成绩:近5年,以第一负责人承担的国家级课题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含重点项目1项)、重大药物创制2项、国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4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项目1项、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1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专项1项等。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三等奖1项、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申请发明专利3项(第一申请人)。在核心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主编和参加编写专业书籍6本。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多名。
兼任:
北京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活血化瘀、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
 第十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第十一、十二届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客座教授,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编辑部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杂志》、《世界科学-中药现代化》、《中国天然药物》、《亚太传统医药》等专业杂志编辑委员。
代表性学术成果:
奖励:
1."防治SARS中药筛选研究",获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二等奖
2."防治SARS中药筛选研究",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3. 基于PK、PD的中药复方及其优化组合的方法学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08
4 基于PK、PD的中药复方配伍及研究模式建立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 二等奖2009
5基于炎症反应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药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1年度中国中医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申请专利:
1."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中药提取物的组合及其制备工艺"(2007101186370)
2."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中药提取物的组合及其制备工艺"(2007101186366)。
3.瑞香狼毒提取物及其抗肿瘤作用(200910150669.8)。
4、青蒿素B的制备方法及其新用途。(201110388382.6)

论文(近年50多篇,以下列举):
1. Chen Y,Li Y,Wang Y,Yang Q,Dong Y,Weng X,Wang Y,Gong Z,Zhang R,Zhu X(*),Comparative pharmacokinetics of active alkaloid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Rhizoma Coptidis extract and Wuji Wan formulas in rat using a UPLC-MS/MS method,European Journal of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