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下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岐黄学者、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杨莉研究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丁丽丽研究员应邀来到我校新安论坛,分别作题为《中药质量评价研究与实践》、《中药防治代谢性疾病生物学机制研究》的主题报告。本次报告会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科技处、药学院主办,省部共建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道地药材品质提升与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协办。报告会由药学院院长桂双英教授主持。各院系相关专业的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杨莉研究员首先介绍了中药高质量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中药标准研究制定的主要内容、中药质量标准的现状和主要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其研究团队聚焦中药效应物质与质量控制,通过构建多元分析创新技术体系和靶标代谢组学分析平台,在中药核心靶标、效应物质、分析方法、质量评价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实现中药成分讲得清、机理说得明、质量控制好的目标,从而建立科学、先进、适用的中药质量标准,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随后杨莉研究员以中药石斛、有毒中药千里光、复方制剂胆宁片为例,向与会人员分享了其研究团队在多基源、贵细药材专属性鉴别标准、有毒中药安全标准、中药复方质量控制等领域开展中药科学质量控制的研究策略和成果。最后杨莉研究员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多年来围绕中药及其复方的化学成分、临床功效、体内过程、作用机制、药性理论、炮制配伍等方面,通过多学科交叉合作构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在国际、国家、行业、地方等中药质量标准的制订和提升与产业化转化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讲座拓展了参会人员在中药质量评价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新视野。
丁丽丽研究员从肥胖症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公共健康问题入手,以代谢性疾病药物研发的热门靶点-胆汁酸受体为切入点。丁丽丽研究员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围绕胆汁酸受体FXR/TGR5以中药及其复方中有效成分作为相关配体的筛选工作,并以五味子木脂素为例详细介绍其研究团队所开展的深入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发现中药及其复方的有效成分因其生物利用度低作用于肠道胆汁酸受体,通过内源性功能分子胆汁酸或者肠道激素FGF15整体调控机体糖脂代谢。研究结果表明天然产物在机体不同的内环境中实现对不同功能分子的调控从而整体上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其不同于西药“基于靶点的药物发现”模式。研究团队的系列工作揭示了中药、天然产物不同于化学药物而具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为中药防治代谢性疾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报告后两位专家分别与现场参会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现场氛围热烈。本次新安论坛学术讲座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不仅为学校师生在中药质量评价和中药防治代谢性疾病机制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对促进我校中药学一流学科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药学院/文图 胡卿/审核)
专家简介:
杨莉,药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研究员(二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现任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第十二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主要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及新药转化应用研究。以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PNAS、Acta Pharm Sin B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授权专利20项,2项实现产业转化;负责制订石斛、党参、胆宁片等30余项标准分别成为国际、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作为主要完成人,研究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丁丽丽,生药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研究员,特聘博导。入选国家优青、上海市浦江学者。主要从事中药防治代谢性疾病生物学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面上、青年基金项目,上海市自然基金原创探索类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及论著60余篇(SCI 收录论文50篇),其中以一作/共一/共通讯作者在Hepatology、PNAS、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等杂志发表论文/论著40余篇。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中国药学会临床中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eGastroenterology杂志青年编委,中国药理学通报青年编委,Chinese Medicine and Culture杂志青年编委。获得2021年度北美华人肝病研究会(CALS)Postdoctoral Fellow Research Award及2017年度上海药学科技奖(基础研究类)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