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医学院周慧萍教授应邀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3-09-19   浏览次数:

9月16日上午,美国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弗吉尼亚医学院免疫微生物学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慧萍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在少荃湖校区药学院380会议室作了题为Sphingolipids in cholestatic livery injury and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s(鞘脂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道地中药的调节作用)的学术报告。各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省部共建安徽道地中药材品质提升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安徽中医药大学科技处、药学院、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所协办,药学院陈卫东教授主持报告会

周慧萍详细介绍了其研究团队针对鞘脂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等方面所展开的研究工作和近期研究成果。她从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形成因素、胆汁酸代谢通路在肝脏疾病中的关键作用,引出了鞘脂是生物膜的结构成分,与胆汁淤积性损伤的多种生物学过程有关,包括胆汁酸代谢紊乱、细胞增殖及调往及胰岛素抵抗等。周慧萍教授主要基于胆汁淤积性肝损伤自发性模Mdr2-/-小鼠相关临床样本开展一系列胆汁淤积性肝损的发病机制研究。通过胆汁酸代谢组分析、基因敲除技术、 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snRNA-seq一系列技术手段明确了鞘脂,特别是S1PR2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的关键作用S1PR2主要通过调节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小鼠中的胆汁酸代谢紊乱、肝脏炎症反应、肝脏纤维化等过程参与调控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疾病进展。同时研究发现部分道地药材能够通过调控S1PR2介导的胆汁酸代谢途径改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诠释了其治疗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为道地药材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报告会结束后,周慧萍教授对教师代表研究生代表的提问一一解答,并分享了自己的科研心得提醒科研工作应诚信、严谨,与会教师和研究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周慧萍,美国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弗吉尼亚医学院免疫微生物学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胆酸代谢及信号调控与肝脏代谢疾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连续18年获得美国NIH和退伍军人科研基金资助。现担任美国NIH和退伍军人基金评委、中国自然科学基金海外评审专家。在多种国际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70多篇,其中包括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Cell Metabolism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Journal of Lipid等期刊。论文单篇最高引用739次总他引次数两万多,h指数67。Cell & Bioscience 和Liver Research的现任副主编并担任多种国际期刊的编委包括肝病学杂志及十多种学术期刊的审稿人。第三任美国华人肝病学会主席,现任美国肝病学会和美国消化病学会资深会员。2018年获得美国退伍军人科学研究奖并成为弗吉尼亚医学院历史上第一位华人获得该院女科学家终身成就奖。2020年获得了美国生理学会消化肝病分会的杰出研究奖。2021获得了美国华人肝病学会杰出Service award as the past president。(王妍妍/文图  胡卿/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