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医学院周慧萍教授应邀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4-10-17   浏览次数:

2024年10月15日下午,美国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弗吉尼亚医学院免疫微生物学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慧萍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在少荃湖校区药学院380会议室作了题为“Sphingolipids in MASH-HCC and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鞘脂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肝细胞癌中的作用及中药的干预作用)”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研究所主办,安徽中医药大学科技处与药学院协办,药学院副院长韩岚教授主持了报告会。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药理系主任、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研究所所长汪宁教授、陈卫东教授及各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周慧萍教授首先详细介绍了其研究团队针对鞘脂在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肝细胞癌(HCC)中等方面展开的研究工作和近期研究成果。她从MASH的形成因素、胆汁酸代谢在肝脏疾病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引出了S1P是鞘脂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信号分子,与多种生理过程有关,包括细胞凋亡、癌症、脂肪代谢等。周慧萍教授主要基于MASH-HCC小鼠模型和相关临床样本开展了一系列MASH发病机制的研究;通过S1P代谢组学分析、Nanostring gene数字基因分析、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细胞类型特异性分析等一系列实验技术手段表明S1PR2在MASH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即S1PR2可以调节MASH小鼠的胆汁酸代谢紊乱、肝脏炎症反应、糖代谢、脂肪代谢等过程参与疾病过程,同时发现S1PR2能够影响肝脏器官中的Cers2和Cers6等酶来调节生理系统改善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状态;而部分中药,如黄连素能够通过调控S1PR2介导的胆汁酸代谢来改善MASH,诠释了其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和前景提供了理论指导。

报告会结束后,周慧萍教授与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在肠道微生物与中药的研究上提供了指导,同时向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传授了基金申请、研究方向选择和为人处世的相关经验,与会教师和研究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中药药效与安全评价研究所/文图 胡卿/审核)


专家简介:周慧萍,美国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弗吉尼亚医学院免疫微生物学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弗吉尼亚退伍军人医院脂代谢研究中心负责人。长期从事胆酸代谢及信号调控与肝脏代谢疾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连续18年获得美国NIH科研基金资助。现担任美国NIH和退伍军人基金评委、中国自然科学基金海外评审专家。在多种国际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80多篇,其中包括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Cell Metabolism等期刊。Cell & Bioscience Liver Research的现任副主编。第三任美国华人肝病学会主席,美国肝病学会和美国消化病学会资深会员。2018年获得美国退伍军人科学研究奖并成为弗吉尼亚医学院历史上第一位华人获得该院女科学家终身成就奖。2020年获得了美国生理学会消化肝病分会的杰出研究奖。2024年获得弗吉尼亚医学院杰出导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