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在少荃湖校区教学楼B119未来教室,药学院《中药药剂学》课程与内蒙古医科大学联合开展了我校首门“慕课西行”同步课堂活动。在智慧树沉浸式直播技术的支持下,两校的100余名师生共聚云端,共探数字化技术赋能教学新模式,共话中药传统制剂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启动会议由学校教务处处长尹刚主持,党委常委、副校长桂双英,内蒙古医科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薛明明出席启动仪式并分别致辞。桂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此次与内蒙古医科大学携手打造《中药药剂学》首门同步课堂,通过智慧树平台实现两校云端互联,是探索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实践。在教育部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政策指引下,两校将深化课程共建、资源共享,持续创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彰显教育无界的大爱精神。期待未来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领域结出更多硕果,为高等教育均衡发展贡献中医药力量。副院长王国凯和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王焕芸也分别介绍了各自学院专业和课程建设情况,同时表示此次两校同步课堂是深化校际合作、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未来将加强资源共享,共育医药创新人才。


启动仪式后,由中药药剂学课程团队陈娟副教授主讲同步课堂,主题为“栓剂:传统剂型的现代创新”。课堂深度融合课程思政,以张仲景“患者为中心”的制剂理念为切入点,结合现代栓剂在儿童用药、急症治疗中的优势,展现中医药守正创新的学科魅力。教学设计中充分融入AI知识图谱技术,利用移动端教学平台实现“师-生-机”智能交互,研讨挖掘中药制剂设计理念和思路,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因人、因药、因病、因地制宜”开展制剂设计的创新思维。
《中药药剂学》课程是我校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是中药制药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首批国家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校级首批知识图谱建设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课程团队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持续改进,积极探索AI技术赋能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本次同步课堂的实践为课程团队继续探索智能化创新教学模式积累了丰富经验。

“慕课西行”是由教育部主导实施的公益性教育项目,旨在通过数字化资源共享助力中西部高等教育提质增效。本次跨区域同步课堂也是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打破地理界限,推动中医药教育资源共享与教学模式创新的积极探索(陈娟/文图 胡卿/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