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在宣木瓜采收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2-12-28   浏览次数:

积极实施“十大皖药”战略是我校中药学科的重点工作。宣木瓜,入选安徽省首批“十大皖药”,历史悠久,享誉全国。宋代《本草图经》记载:“今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其木状若萘,花生于春末,而深红色,其实大者如瓜,小者如拳”。并描述了当时宣木瓜的生产盛况:“宣州人种莳尤谨,遍满山谷”。宣木瓜,来源于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的功效,是首批纳入药食同源名录的药材

近日,药学院青年教师方清影在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7.425发表题为Integrated untargeted metabolome, full-length sequencing, and transcriptome analyses reveal insights into the fruit quality at different harvest times of Chaenomeles speciosa的研究论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黄璐琦研究员和中药资源系主任彭华胜教授是该文的通讯作者。安徽中医药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该研究基于物候观察,选择近成熟至成熟后期果实(盛花后90、105、120和150 天),发现在木瓜果实成熟进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在盛花期150时达到峰值(205.24 mg/g)。相反,总可滴定酸在花后150急剧下降34.51mg/g);总游离氨基酸在收获早期和后期较高。非靶向代谢组学深入检测到宣木瓜果实中896种具有识别信息的代谢物,组间差异表明,花后105中的代谢产物变化最为显著,是宣木瓜果实成熟进程中的临界点。此后,花后120150天阶段的差异最小,质量相对稳定。研究人员重点分析了与宣木瓜质量相关的重要营养物质,包括初生碳代谢化合物、有机酸、氨基酸和衍生物等,及苯丙次生代谢物的积累规律。并提出在早熟阶段(花后105天附近),宣木瓜药用价值更高;在成熟后期(花后120可作食品加工研究人员使用PacBio平台进行全长测序,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不同成熟期宣木瓜果实的高质量转录本。基于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预测了宣木瓜关键初生和次生化合物的代谢调控网络,并确定了一些与特征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的推测基因。本研究提出针对宣木瓜不同生产目的的最佳采收策略,这一全面的数据和分析为进一步调查宣木瓜采收期的潜在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并为产品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3500900, 2022YFC350090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创新团队与人才培养计划ZYYCXTD-D-202005)、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名贵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建设”等项目的支持(No. 2060302)。(中药资源系/图文 胡卿/审核)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res.2022.1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