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系(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所)
发布人:王魁麟  发布时间:2025-09-18   浏览次数:

1.中药资源系历史沿革

中药资源系的历史可追溯至1974年成立的中药教研室。1995年开始招收中药学硕士点研究生,2000年成立生药学硕士点,2014年开始在中药道地药材品质提升与开发研究方向招生博士研究生。系所改革以来,中药资源系、生药系、中药资源中心与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所进行系所合一,资源共享,共同致力于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其中中药资源系着力承担本科、研究生的中药资源学课程群的教学。

本系现有专、兼职教师13人。师资队伍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8人具有博士学位。“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安徽省学术及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1人。

2. 课程建设

立足我省丰富的中药资源和我校中药学科几十年的学科积淀,面向不同专业和层次,开设中药资源有关课程。其中,面向中药学专业和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专业本科,开设《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学实验》、《药用植物学野外见习》、《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植物生态学》、《中药资源学》、《医药拉丁语》、《中药品种学》、《神农本草经导读》等课程,面向中药学、生药学硕士研究生开展《中药资源学专论》、《本草学概论》等课程,面向全校开设《常见药用植物识别》等选修课程。

3. 教学研究

我系积极开展教学质量工程研究,核心课程《药用植物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安徽省精品课程。主持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近10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省级一等奖2项。先后主编、副主编了《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学显微实验》、《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生态学》、《医药拉丁语》等本科生、研究生等系列教材17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发表教研论文十余篇。1人入选“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人获得教育部中药教指委教学设计大赛获得初中级组一等奖。

4. 科研成果

中药资源系主要围绕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本草考证、药用植物性状结构与质量评价、道地药材的品质形成机制研究等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近年来本系教师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A类)、安徽高校协同创新研究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50余项,入选省杰青、省优青等人才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多篇,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优秀奖1项。

5. 教研活动

立足我省丰富的中药资源,在黄山建立了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构建了“校药用植物园-郊区大蜀山-黄山野外基地”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先后编写了《黄山药用植物》、《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指导》、《黄山秋季常见药用植物》、《药用被子植物简述》等实践教学指导教材。黄山实习也成为我校中药学专业和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专业的办学特色,不仅培养了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敬师爱友、悟道自然等品格与情怀。实习基地接纳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福建农林科技大学、皖西学院等全国十余所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青年教师、博士硕士等前来学习,接纳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本科生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践教学。

我系分别于2018年和2023年,成功承办“全国药用植物学骨干教师培训班”;该活动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面向全国高校开设药用植物学专业课程的老师。2021年,成功入选“全国药用植物学课程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多名教师参加教学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