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药药理系发展沿革
中药药理学系始建于1984年。2013年,在原药学院中药药理教研室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中药药理学、医药学基础、(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药学导论等课程组建成立中药药理系。
中药药理系40多年多年来持续进行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形成具有一定学术特色,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中药药理学人才的专业基地。

中药药理系发展历程
2. 团队建设
本系现有专、兼职教师20人。师资队伍中教授9人、副教授3人、讲师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15人具有博士学位,博士后出站人员3人,3人有海外学习背景。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中医药领军人才1人,安徽省首批“115”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2人,1人入选安徽省“特支计划”,安徽省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人,安徽省省级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省级教坛新秀2人。
3. 教学与研究成果
目前主要承担《中药药理学》、《医药学基础》、《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学导论》、《药学史》等本科生的相关理论与实验课程以及硕博士研究生《中药药理学专论》、《中药药理学进展》、《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团队教师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和研究工作,获得包括《中药药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安徽省《中药药理学》“线上课程”、安徽省《中药药理学》教学团队建设、中药药理学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安徽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等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立项建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地方讲师组)一等奖、安徽省教学创新大赛新医科(正高组)二、三等奖各1次,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二、三奖各1次,主编《中药药理学》、《新药研究与开发》、《医药学基础》、《医药商品学》等教材与专著10余部,副主编、参编《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中药毒理学》、《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English Edition)(《中药药理学》英文版、《中药药理学图表解》等教材20余部。
4. 科学研究
作为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研究所、中药研究与开发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中药复方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新安医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药效毒理研究室依托平台,具备了较好的开展整体动物实验及细胞分子药理学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形成了中药心脑血管药理学、中药内分泌及代谢药理学、中药抗炎免疫药理学、中药(中药复方、院内制剂、药对、皖产道地药材等)药效与物质基础研究等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
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及安徽省重大科技专项、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安徽省科技攻关、安徽省杰出青年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